腸漏易引發慢性發炎,進而導致「代謝症候群」

腸漏與代謝症候群(脂肪肝/肥胖/胰島素阻抗)

腸漏會導致腸道的細菌及細菌產物「脂多糖」(lipopolysaccharide,LPS)漏進體內,並進入血液循環中的門脈循環系統(portal vein circulation)。門脈循環系統首先會來到肝臟,肝臟有70%的血流供應都來自門脈循環系統。換句話說,來自腸道的物質,不管好壞,幾乎都會先經過肝臟這道關卡,然後再進入全身的血液循環。

脂多糖是細菌產生的一種內毒素(endotoxin),進入人體內會引發免疫細胞(如單核球 monocyte、巨噬細胞 macrophage、肥大細胞 mast cell 等)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。研究顯示,脂多糖會引起體內肝臟的發炎及脂肪堆積,進而形成脂肪肝。

脂肪肝是胰島素阻抗性(insulin resistance,IR)及代謝症候群的早期指標之一,不僅如此,體內的脂多糖內毒素又會引起腸道黏膜細胞的緊密連結鬆脫,造成細胞間的通透性增加,導致腸漏,形成惡性循環。

「代謝症候群?不會怎麼樣吧?」

根據調查,約7成臺灣民眾聽過「代謝症候群」一詞,但真正說得出內容者不到5%。統計顯示,臺灣二十歲以上成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約20%,幾乎每五人就有一人,而且比例還在不斷攀升。

代謝症候群和肥胖、脂肪肝息息相關。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,未來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六倍。也因此,其風險實在不可輕忽。